<<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神谱系 -> 长征精神谱系述论(二)

    长征精神谱系述论(二)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者:admin  更新时间 : 2022-04-26

    四、长征重要战斗系列精神

    长征途中,行军和作战是最基本的状态。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指出:“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这只是中央红军的情况,其他各支红军的长征大体类似。长征期间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役战斗就有600余次,师以上规模的战役战斗也有120余次。红军在连续行军和英勇作战的行动中,不仅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观,也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湘江战役精神。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兵分四路向湘江地域挺进,决心突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为紧张和激烈的一次战斗,红军与优势敌军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的企图。湘江战役也是红军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兵力已损失过半,连同沿途的减员,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后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湘江之战在事实上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指导的破产,血的事实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改变“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领导,红军才能够取得主动,长征才能够取得胜利。这场战役中红军将士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既具有长征精神的普遍属性,又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特质内涵,突出体现为四种精神内涵:革命理想高于天、民族利益至上的精神,英勇血战、不怕牺牲的精神,顾全大局、永不言败的精神,依靠人民、同人民患难与共的精神。这一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和生动体现,也是长征精神形成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开端性实践。

    强渡大渡河精神。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断定红军必然要渡大渡河北上,遂飞抵昆明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计划,企图围歼红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5月14日,中革军委命令全军继续北上,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5月24日,红军先遣队红1团冒着大雨,经过70多公里急行军,夺占并控制了安顺场渡口。5月25日,红1团第2连连长熊尚林等17名勇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奋勇前进,成功登上对岸,并击溃守敌,巩固了滩头阵地。强渡大渡河战斗中,红1团以勇猛顽强的战斗,歼灭守敌2个连、击溃敌军1个营,从而在蒋介石视为插翅难飞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随后飞夺泸定桥、全军胜利北进创造了条件。17勇士强渡大渡河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和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成为长征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尖刀连中央红军第1军团1师1团1营2连,被授予“大渡河连”荣誉称号,后来又参加了激战黄土岭、攻打锦州等战役战斗,相继荣获“大龙华歼灭战英雄连”“光荣尖刀连”“突击英雄连”“全面建设模范连”等荣誉称号,如今正在强军兴军的新长征路上继续传承发扬光荣的强渡大渡河精神。

    飞夺泸定桥精神。1935年5月25日,红1团成功强渡大渡河,打开了中央红军北进的道路。但是,大渡河水流湍急、架桥困难、渡船紧张,全军数万人马如果只靠找到的几只小船来渡河,在时间上并不允许。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协同袭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5月27日拂晓,左纵队先头部队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和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昼夜兼程向泸定桥疾进。他们在“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的口号激励下,不顾饥饿、不怕疲劳,一路击溃川军的拦阻,创造了一昼夜强行军240里的纪录,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头。下午4时,在第2连连长廖大珠率领下,22位突击队员冒着敌军密集的枪弹,手攀桥栏、脚踏铁索向对岸猛冲,终于击溃敌军并牢牢控制了泸定桥。泸定桥战斗的胜利,使蒋介石的大渡河会战计划彻底破灭。红军飞夺泸定桥,既是长征途中最为惊险、艰难和激烈的战斗之一,也是长征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2018年5月飞夺泸定桥胜利83周年之际,在四川泸定县召开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研讨会”,对飞夺泸定桥精神进行了广泛探讨,认为飞夺泸定桥精神(泸定桥精神)蕴含着四个方面的红色基因,即坚定理想、忠诚信仰的革命精神,争当先锋、摧坚夺关的担当精神,不畏牺牲、志在必胜的勇士精神,通途开路、紧密协作的团队精神。杨成武曾在1980年为泸定县纪念馆作诗:“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这是对飞夺泸定桥精神的生动反映和艺术描绘。

    五、长征重要事件系列精神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其间发生了许多党史军史上的重要事件,既深远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也深刻积淀了精神的财富。

    雪山草地精神。爬雪山、过草地,无疑是长征路上最为艰难的行程和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两万五千里”一样,成为长征的标志性符号和长征所经艰难困苦的代名词。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过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其中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多座,如夹金山、梦笔山、仓德山、亚克夏山、打鼓山、鹧鸪山等。以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为例,山势陡峭,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六月飘雪,对缺衣少食、以南方人为主的红军来说,可谓极大的挑战。红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最终把一座座“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的雪山踏在了脚下。位于川西北地区的草地,被称为“魔毯”,被视为“生命禁区”。这片草地纵横600多里,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迹罕至,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泥潭密布。红军草地行军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几乎超越了人类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但红军将士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钢铁意志,战天斗地,团结互助,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在雪山草地行军中,长征精神得到了多方面的集中展现,如信念坚定、英勇无畏,艰苦奋斗、乐观勇敢,团结互助、和善友爱,实事求是、顾全大局。雪山草地精神的主要内涵有:革命理想高于天,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顾全大局,维护党和红军的统一;紧紧依靠群众,同群众一起艰苦奋斗。

    会师精神。长征途中,各路红军铁流滚滚,百川汇海,其间有多次重要会师,如红2军团与红6军团木黄会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红25军与西北红军永坪会师,中央红军与红15军团陕北会师,红2、红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陕甘地区大会师等等。长征途中的会师,不仅壮大了革命力量,而且凝结了以团结胜利为核心的会师精神。长征会师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团结胜利的坚强信心,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价值理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会师精神作为长征精神的子级形态,是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求实精神的综合体现,其核心内涵体现在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这四个方面。

    彝海结盟精神。彝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北,原名“鱼海子”,彝语名“乌勒苏泊”,意即海子,是一个元宝形的高山淡水湖,面积232亩。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一路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入冕宁县境。为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在彝海边,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在聂荣臻、萧华陪同下,按照彝族传统习俗,与彝族首领果基支头人果基小叶丹结为兄弟,并向他们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道理。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和红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的一个典范,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继续北上创造了条件。2018年5月27日,在四川冕宁县召开的“首届彝海学术峰会”上,重点围绕彝海结盟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等问题展开了研讨,认为彝海结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所倡导践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精神,在本质上是党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意识,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此外,长征重要事件系列的精神还有许多种。比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精神,主要体现为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诚、艰苦奋斗、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内涵。红6军团西征精神,主要体现为无限忠诚、求真务实、果敢进取、自觉自省、舍身为民等内涵。西路军精神,主要体现为顾全大局、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牢记宗旨、坚贞不屈、忍辱负重等内涵。六盘山精神,主要体现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髓和“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等内涵。还有研究者对“半床被子”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卫生学校办学精神等具体而微的精神形态进行了探讨。

    六、长征重要人物系列精神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全体红军将士、各界爱国力量、沿途革命群众等,都对长征胜利和长征精神生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创造长征精神的主体力量。他们(无论群体还是个体)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力量,许多也都具备相对独立的特质,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子级形态。

    长征女红军精神。女红军是长征队伍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中央红军有30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其中包括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贺子珍、刘英、李伯钊等。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有21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其中包括李贞、陈琮英、蹇先任、蹇先佛、陈罗英、戚元德、马忆湘等。红四方面军中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数量最多,其中包括妇女独立师2000多人。红25军有7名随军医院女护士参加了长征,被称为“七仙女”。她们在数十万战略转移的大军中,所占比例并不算高,但她们以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挑战人类生命的极限,为长征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也塑造了伟大的长征女红军精神。长征女红军的付出和牺牲是超出常人的,她们所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也是极其感人的。长征女红军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为革命的理想主义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的律己主义精神、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内容,是长征精神在中国妇女的先进分子身上的集中体现。

    党史军史上许多杰出人物的革命风范和精神风貌,都在长征途中得到升华和呈现,并内化为长征精神的一部分。比如毛泽东与长征精神。长征时期,毛泽东精神在四个维度得到集中展现和升华: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力反教条、另辟蹊径的独创精神,创造条件、主动出击的进取精神,以苦为伴、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又如周恩来与长征精神。周恩来不仅是长征的实际组织者、指挥者之一,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培育者和践行者。周恩来在长征时期所彰显的坚定信念、团结统一、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周恩来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周恩来为长征精神生成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又如朱德与长征精神。朱德是长征的重要指挥者和领导人之一,先后随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行动,曾经三过雪山草地。长征精神在朱德身上有着生动的体现,他也为长征精神的培育作出重要贡献,突出表现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突破藩篱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反对分裂维护团结的大局精神。此外,邓小平的“跟到走”(跟着走)精神,以及方志敏、邓萍、蔡威等红军将士在长征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也都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长征精神是长征文化的价值内核,是长征文化在价值观层面的集中呈现。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长征文化中最为重要、最为出彩的内容。长征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当代意义,即主要体现为长征精神的现实价值。几十年来,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一直是长征纪念、学习、研究、宣传中的重点。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已经达成高度共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跟风式、同质化、虚浮性的倾向,周期性纪念、重复性宣传、趋同性表述、功利性研究等问题普遍存在,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长征精神传承弘扬的实际效果。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推动长征精神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上下功夫。一是要推动长征精神时代化,就是要在纵向上把握长征精神历时发展的脉络,把红军长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亦即长征精神生成的历史与长征精神延伸发展的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准确把握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新时代长征精神的新内涵新要求。二是要推动长征精神的具体化,就是要在横向上把握长征精神谱系的丰富蕴涵,长征精神的一个个具体的子级形态是长征精神的具体化表现,也是长征精神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尤其是当代)的生动展示和鲜活实践,并最终融汇成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要推动长征精神的大众化,就是要在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时,使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长征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只有主动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揭橥时代意义、抓住个性特征、体现鲜活灵魂,才能赢得群众、掌握群众,内化为群众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求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党建网 中央党校网 中国军网 河北党史网
    主办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4-2021 邯郸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丛台东路298号 电话:0310-3113267 邮编:056000 邮箱:handandangshiwang@163.com
    备案信息: 冀ICP备15009299号-2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