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理论 -> 刘笑乙:不屈的抗战 伟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团结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的“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结束。在这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引领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篇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锐意进取、团结奋斗,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坚持持久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在全世界率先举起武装抵抗法西斯的大旗。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开启了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中华民族以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重塑大国尊严,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推动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命运,充分激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面对日军的侵略,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大大加快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团结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意志和行动熔铸一体,激发了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无穷伟力。
制定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总方针,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1938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系统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理论,提出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建设思路举措,为抗战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大规模整风运动,全党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党的组织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抗日战争铸就伟大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的完全胜利,不仅是军事斗争的巨大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觉醒和凝聚。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大声疾呼,吹响了救亡图存的第一声号角,全国人民爱国热情迸发,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北平学生们举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标语上街游行,用青春的呐喊唤醒沉睡的国人;以南洋华侨陈嘉庚为代表的400万侨胞积极投身救亡斗争,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华儿女大义凛然,在炮火硝烟中冲锋陷阵,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杨靖宇在寒冷的山林中,以草根树皮充饥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将日军引上绝路,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侵略暴行,中国军民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决绝和勇毅坚决抵抗。平型关伏击战,八路军与日军浴血奋战,取得首战胜利;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东方堡垒”;百团大战,抗日军民全面出击,八路军以持续激战重挫敌人嚣张气焰。中国军民以铮铮铁骨彰显了无所畏惧、刚健有为的民族血性,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的进程艰难残酷,中国人民抱定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进行斗争。英雄母亲邓玉芬,先后将丈夫与5个孩子送上抗日前线,6个亲人都血洒疆场;淮北刘老庄战斗中,新四军82名勇士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无一人退缩,血战到全部壮烈牺牲。这种在绝望中开辟希望、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坚韧,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密码。
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以史为鉴,开辟未来。8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8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强大的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幸福。
坚决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团结如此空前,民众动员和民众参与程度如此广泛。前进路上,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以史为鉴,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刘笑乙系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