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理论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研究(二)
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二战史观,深入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的深刻启示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和80 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相关重要讲话(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为开展相关纪念活动、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宣传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遵循。
我国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和 80 周年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有气势、有特色、有亮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从而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凝聚了勠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如习近平所指出:“纪念活动集中宣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的认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历史告诫我们,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让世界正气充盈、乾坤朗朗”;“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充分说明,我国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的系列活动和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留下了影响广泛的国际启示。
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从发动甲午战争、伙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提出危害中国主权“二十一条”、制造济南惨案,到策动九一八事变和一 • 二八事变、制造华北事变、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这些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1937 年 12 月,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同胞惨遭杀戮,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直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体现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和警示。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系列重要讲话,反复重申、多次强调我们举办相关纪念活动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014 年 7 月,习近平在“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仪式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开宗明义地指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未来启示。
2.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二战史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偏执扭曲的历史观,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习近平指出:“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历史是写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
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却不能忘记。习近平强调:“无论是当年勇敢抗击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还是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无论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都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2025 年 5 月 7 日,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的《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文章中强调,“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一切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一切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不论讲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是自欺欺人的。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历史、对待历史的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二战史观,十分精辟和深刻。
3.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推进和指导抗日战争史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和 80 周年系列重要讲话,本身就是相关历史,也是相关资料,又是相关研究,更是相关理论指导,具有多重价值和作用。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对抗日战争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宣传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做了很大努力。同时,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习近平指出了抗日战争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对抗日战争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习近平要求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和研究抗日战争史,研究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
习近平强调,关于抗日战争研究,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八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要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指明了研究抗日战争的重点内容。
习近平指出,抗日战争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习近平指明了抗日战争研究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习近平要求,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按照“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要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国家社科基金、出版基金要把抗战研究纳入重点资助范围,加大支持力度。习近平对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策划安排好抗日战争研究提出要求、作出具体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二战史观,阐明抗日战争研究的重点与方法,为我们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
作者任贵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5年第9期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375号